夏日用電尖峰的管理之道--談「需量反應」在台灣的現況與未來
◈ 全場錄影:https://fb.watch/73cMxHsWDG/
今年五月的限電事件,讓不少人又重新討論起台灣供電是否穩定,更有甚者提出政府應該多蓋幾座電廠以防夏季用電不足。先不提蓋電廠所需的環境成本及時間,面對夏季用電高峰,台灣真的有需要蓋電廠嗎?
事實上,台灣全年大約只有2%的時間處在用電較吃緊的狀態,因此真正符合效益的做法是讓電力系統更有「韌性」,將部分的尖峰用電需求轉移到離峰時段。而「需量反應」就是讓電網更有「韌性」的方法之一。
本次綠盟邀請了台灣電力交易市場準合格排程商-安瑟樂威(Ancillary Power)執行長的鄭智文先生,請他分享過去推動「需量反應」的經驗、目前台灣所遇到的困難以及一般住商要如何加入「需量反應」行列。
「需量反應」在國外已行之有年,許多例子表示即使再生能源在電力系統中成為高佔比,仍然能使電網保持穩定。走在能源轉型路上的台灣,相信能透過更加透明且彈性的電力系統,讓非核、減煤、低碳的理想成為清晰的未來。
紀實全文👉:https://pse.is/3lj5ej